首页 音教素材 教学一线 《何为师者?尺者,范者,慰者》—代宜珊—《创意教学法》课程感悟

《何为师者?尺者,范者,慰者》—代宜珊—《创意教学法》课程感悟

2022-6-22 00:05| 发布者: 赵洪啸| 查看: 70 | 评论: 0 |原作者: 代宜珊|来自: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何为师者?尺者,范者,慰者》

——《创意教学法》课程感悟

代宜珊 2019211044 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 授课教师:赵洪啸 

高中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韩愈写的《师说》,开篇第一句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我所认为的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如此:“教师应该教授书本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宣扬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观点固然是正确的,但具体应该如何影响学生?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去“传道授业解惑”,我并没有很清晰的答案。我在大学中遇到过很多老师,他们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人生经历,也对所教授的学科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但他们带给我的影响,大多是停留在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方面,能真正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的老师很少。但在《创意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却实实在在地收获了到了许多对我的大学生活和教学生涯都有巨大意义的影响。

课堂上赵老师生动而引人深思的“故事会”让我扩充了对“师者”的定义,这些是我在上课之前未曾预料过的收获。我对于“老师的优秀品质?”“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等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对“师者”这一角色的存在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我对“师者”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

我认为“师者”,不仅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更是“尺者”,“范者”和“慰者”。

 

一、师者——尺者也

师者即为“尺者”。古往今来,教师存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意义就是评判学生的对错,这种评判对错意味着“学生上交一份答卷,老师进行批改打分”。当然,有评判自然就有标准,通常来说,教师的评判标准是试卷的标准答案。但我在《创意教学法》这门课上体会到的是:教师的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也不应该是死板的,更不应该只着眼于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发展。

赵老师在课堂上曾经分享过自己以前被老师叫作“孽障”的经历,虽然叙述起这件事的赵老师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但是我心里却起涌起一丝难过。我很想象任何一个有尊严意识,有向上追求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之后,心里会多么受伤。我在童年也曾经遭受过一些白眼和冷遇,但是毕竟没有过老师指着我说“你是班级的耻辱”这样伤人的经历。我从小到大都保持着比较优异的成绩,所以根据大多数的评价标准,我是一个“好学生”。但是我仍然会面对一些来自老师的批评。小时候的我比较调皮,小学的班主任说我“没个女孩子的样子”。正是因为她这一句话,那时候的我开始有了反叛和斗气的心理,我甚至开始刻意在教室里当着她的面大声说话,在课堂上捣乱,吃零食,被批评之后又和她斗嘴......这些幼稚的行为仅仅是为了表明一种态度:“你都说我不像女孩子了,那我就是要更加肆意妄为”。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我当时的班主任和赵老师当年那位老师的评价标准都过于单一了,他们的评价尺度过于狭隘。我至今也不认为每一个女孩子都应该要文文静静地听音乐或者看书。小时候的我乐于在下雨的时候趟着积水抓蜗牛,太阳暴晒的时候浑身大汗在操场上追逐打闹,走路还有点儿马马虎虎的,随时可能把路边的垃圾桶绊倒。现在的我不觉得那是多么“不像女孩子”的行为,还有些怀念我当初的活泼和肆意,甚至有些遗憾小时候的我从来没有胆大到爬过树。

我在辅修《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中了解到,对童年的孩子来说,老师和父母的评价方式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年的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一直认为只要我学习成绩好,生活中听话懂事,我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和“好女孩”。进入大学之后,我才发现,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单一的标准。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们有各种各样让人欣赏的地方:他们会弹很多乐器,他们画画很好,他们会做好吃的点心......甚至仅仅是在和他们相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细心和体贴,我都会觉得他们闪闪发光。这个世界有很多广阔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学习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对女孩子来说,文静听话也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在《佐贺的超级阿嬷》中,昭广学习成绩并不好,上课也走神,但班级内的老师却关注到了他的运动天赋,鼓励他认可他,最终昭广也成长为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人,即使他并没有真正在体育方面越走越远,但他能成为一个自尊自信乐观积极的人,也得益于他从阿嬷,妈妈以及校内老师处得到的鼓励和认可。

反观赵老师的人生经历,赵老师好像也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小时候“抓蛇”,装“肚子疼”去捡小石头,在大学里也挂过科......但是我能够仍然能够感受到赵老师的人格魅力。我能在课堂上感受到他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也莫名地自信他能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即使他还没有发现,他也会给予学生们最大的鼓励。

在《创意教学法》上一节的陶笛课上,因为我的手指比较粗比较短,灵活度不够(我以前的钢琴老师的评价),我需要的指法熟悉时间会更长。新曲子刚上手的时候,总是吹错音。但赵老师一直鼓励大家:“混是一种美德”。他给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标准——接受自己的现有水平,努力跟上大流去做的更好。不一定要多么完美的独奏才是真正意义上地陶笛吹的好,合奏得好也是一种好的表现。

写到这里,好像是把教师比作了“尺子”,但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自己也会对自己产生尺子。在听了赵老师在课上的种种分享之后,我也会自己总结出一套我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比如听了“洪啸”支教队的经历,我也想更多地奉献自己,所以我这次暑期加入了湖北白霓的支教队。我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值得敬佩的事情,我愿意去努力地参与其中,收获感动。

我认为,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标准,而非仅仅是提出标准的人。教师并非是拿着规定的标准去约束学生,去给学生分级,甚至下定义地否定一个学生。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自己的言行经历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于我而言,《创意教学法》这门课就是一个标准,赵老师的经历分享就是一个标准。

 

二、师者——范者也

“师者”即为“范者”。我在高中时曾听我们物理老师提起过她的母校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大意是教师的学识应该为世人的老师,教师的行为应该为世人的典范。我从高中起就很喜欢这句话,但通过《创意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这里的“师”和“范”不仅限于学校里的老师对学生,还有生活中的朋友,甚至是社会中的陌生人。教师“师”“范”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我从赵老师身上收获的,也更多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我开始思考,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我想要以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赵老师的“音乐自由教学法”的每一点都可以和我的生活联系起来,我可以从中不断汲取力量,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

赵老师的学习经历是坎坷的:小时候总是转学,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批评,努力而幸运地考上华师,华师毕业之后独自去广东打拼,对当地的音乐教材提建议,发展自己的特长和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学,回到华师任教,开设自己的课程......这一条路是冒险的,但又是先锋的。我从小到大一直在中规中矩地读书,小学的时候努力学习想考上好的初中,初中的时候努力学习想考上好高中,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想考上好的大学。但进入大学之后我开始问我自己:你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难道应该是大学努力学习,然后进入一个更好的中学教书吗?赵老师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模范。我觉得我想成为一个正直的老师,我想成为一个亲切的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充满个人特色的老师,我想成为一个能够发展自己兴趣,教授自己所喜欢的学科内容的老师。我不想成为一个被教材束缚的老师,我不想成为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师,我不想成为一个阿谀奉承去换取升职加薪的老师。我希望和学生有很多课内课外的互动,我希望我的生活并不干瘪,充满各种各样的美好感受。更远一点说,我也希望我能够遇见一个合适的人,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我可以有一个没那么文静听话的孩子,但我能努力教育他,帮助他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赵老师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在不同的教育岗位上体验过不同的生活,现在的我还没有完全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仍然可以在我日常的生活中收获点点滴滴的启发,然后用笔记录下来。如果每经历一次纠结和困惑,每讲完一堂课,每帮助学生解决一次问题后我能够有所收获,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那久而久之,即使我没有“音乐自由教学法”那样完整的教育体系,我仍然能够依照自己心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标准去完成我的教育生涯——这就是我想要的。

在《创意教学法》的课堂上,赵老师总是先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后亲切地鼓励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去完成属于自己的实践。布置课堂作业的时候,无论是“向大自然学习”,还是“素材库的积累”,再到“电影观后感”,老师都是先建立在自己言行的示范上,而非纸上谈兵地要求学生去完成。

在心理辅修中,我学习到一种“替代学习”理论。这种理论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意为他人替代学习的过程,即通过观察获得学习的过程,我觉得赵老师之于我,《创意教学法》这门课程之于我,就是一种最深刻的“替代学习”,一种最强有力的“师范”。

 

三、师者——慰者也

   “师者”即为“慰者”。这是我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最特殊的一个方面。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去“宽慰”学生,让学生有一种心理支持感。课堂上的赵老师分享了很多自己的人生经历、甚至还戏称“这门课主要就是你们听我讲我自己的故事,听我给自己吹牛。”但我认为这恰恰是最打动我的地方,课堂上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我自己的人生体验发生碰撞,安适我的心灵,让我觉得仿佛有一个知己在和我对话。

在课堂上的故事中,我了解到了赵老师的人生:他在广东当老师,在上海当老师,在华师当老师,他和同事的相处,和教研员的相处,他勇敢质疑教材,他对于家庭的理解,对于爱情的理解,对于支教的看法,对于自己女儿和儿子的教育,针对论文被抄袭的看法,他和老奶奶发生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互通,我有时坐在讲台下听课,想象故事中的赵老师,听着听着就开始走神,回忆起自己当初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当时的做法是怎么样的?赵老师的做法和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我下一次能不能做的更好一些?在这个层面上观察《创意教学法》的课堂,课堂上并没有硬性的知识点要求,老师好像是来课堂上闲聊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的。而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正是蕴含在这些点点滴滴之中的。这些收获可能并不能直接地在一次作业中表现出来,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个角落突然开始散发光芒,影响人生的重大决策和选择。我想起赵老师在“脚伤被老奶奶救助”的故事中,描绘了自己在山坡上捡宝石的画面。我觉得上《创意教学法》的课堂就是在山坡上捡宝石:可能最初的我只是去田间散步,只是去享受着晚风和夕阳,突然之间就看到山坡上有一些很漂亮的小石头,瞬间被吸引了,跑过去捡起来,透过夕阳,能看到石头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于是像心被击中了一样很感动。

赵老师曾经分享过自己的儿子去郊游拾到一根枯竹又被迫丢弃的故事。我在讲台下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瞬间仿佛回到了小学。我在小学也曾经有一次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滨江公园郊游的经历。郊游的过程中我看到河滩上有一只坏掉的风筝,我觉得它被丢在河滩上孤零零的很可怜,于是想捡回去修一修,说不定它还能再飞起来。(其实那时候的我也并不会修风筝,只是内心有一种要坚持“治好”它的幼稚想法),和赵老师的故事发展一样,随行的老师也不同意我把这只风筝带上返校的大巴,因为坏掉的风筝有很多又尖又细的木枝条会伤到车上的小朋友。但小时候的我很倔强,老师劝我的时候,我只是死死的抱着风筝默默地流泪,也并不大吵大闹。老师没办法了,只好给家长打电话,但我甚至不愿意听电话那头我妈的劝说,只是抱着我的风筝跑开了。最后的结局是我妈和老师道歉,然后请假到滨江公园来接我回家,其他小朋友就继续坐上学校的大巴返回学校。那天下午,我妈接我回家之后开始压抑不住的生气:“这个破风筝有什么好?”“你捡回来有什么用?”“你是不是装怪故意气人?”。那个坏掉的风筝拿回家之后,我也没有再碰,安静放在抽屉里,后来一次大扫除的时候顺手扔掉了。风筝扔掉了,但这件事中我妈对我说的话我却一直都没忘,现在回忆起来,也觉得当初小小的我或许做的不对,但也不至于被最亲的父母称作“装怪”或者“故意气人”的孩子。在赵老师的故事中,最后一家人重新回到森林公园捡回枯竹,然后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家庭时光。当时在讲台下的我忍不住地想,如果我的父母能够多体谅小孩子的心情,是不是当初的我就不会那么受伤?听了赵老师像“童话结局”一样的故事,我从心底里敬佩能妥善处理好孩子情绪的父母,我也想在未来成为一位能关注到孩子心灵的父母。

除了这个故事,我在课上上收获的大多数感动也都是来自于我和老师故事里类似的经历。赵老师对待网络上抄袭的人可以坚定自己的内心不去追究,可我遇到生活中有同学因为抄袭获得了好分数的时候,我也会质疑我自己,心有不甘。赵老师面对当初帮助他的老奶奶有些遗憾,而在我的记忆中,也有这样一位在我家楼下,常年拄着拐杖,有一个大大的红鼻子的老爷爷,他会在我没带钥匙回不了家的时候给我零食吃,陪我在楼下聊天,但我搬家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现在回忆起来始终有些遗憾。赵老师遇到批评过自己的老师还是可以很坚定地继续学习考取大学,而我在小时候经历过钢琴老师“反正也学不好”的评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音乐学习都提不起任何兴趣......

赵老师一直都很坚定,而我总是迟疑,有一些踌躇,也有很多遗憾后悔,无法做到老师那样的洒脱和自由。但我们的故事仍然有很多相同点,而正是这些相同点让我感受到“宽慰”,感受到“理解”,感受到“有人与我同在”,感受到“黑夜中有人高举灯塔”和“前行的路并不孤独”。师者,是先锋者,踏路者,是让每一个学生心安而顺从内心的“宽慰”者。

 

四、总结

在《创意教学法》的课堂上,我体会到了“师者”是“尺者”,是“范者”,更是“慰者”。在赵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大学老师身上很少见的一种闯荡人生的江湖气。通过课堂上的大大小小故事,我好像走过了另一种人生,体验了人生各个阶段的酸甜苦辣。这是我在华师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从下学期开始,我也要开始进入实习的阶段,要开始真正的走入基础教育的课堂,走入我未来将要奉献一生的教师行业了。我很庆幸也很感激在这个学期里遇见赵老师,遇见《创意教学法》这门课,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思想融入我,让我更坚定地走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更坚定地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