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教素材 教学一线 河流与琴弦洞见——赵老师课堂“自然与音乐、教育”关系之思

河流与琴弦洞见——赵老师课堂“自然与音乐、教育”关系之思

2022-6-22 22:13| 发布者: 赵洪啸| 查看: 151 | 评论: 0 |原作者: 司宇彤|来自: www.hongxiao.com

河流与琴弦洞见——赵老师课堂“自然与音乐、教育”关系之思

2019211407-司宇彤-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授课教师:赵洪啸

一条河流流经大地的琴箱时,总要弄出一些声响,一只手拂过淙淙的古琴时也一样。

大概是六七岁的时候吧,我总喜欢站在汾河边上一段草木茂盛的河岸听一位爷爷弹古琴,他喜欢把琴摆在一块表面平整的石头上,席地而坐,随手拨弄,和着水声,忽而缠绵,忽而激越,左手有时似蜻蜓点水,有时似风惊鹤舞,还似游鱼摆尾,他从不弹某一首固定的曲式,但每一声都直击心灵,依他所言,一切乐音只是在模仿自然之声,置身自然,会萌发出天然的,想要表现美的冲动。

“你看啊,小姑娘,河流把身体蜿蜒成琴弦的模样,在大地的琴箱上淙淙作响,它的音符就会在我们心灵的河床上奔腾跳跃,我们把自然生长的树木做成古琴,它也会有直击心灵的乐音的。”

秋天的时候,河畔有茂盛的芦苇荡,爷爷把芦苇管做成简易的乐器教我吹,风翻动芦苇,我和着阵阵风声,吹出一段高高低低的旋律,似鸟鸣,又似芦苇杆的轻吟,爷爷还会摘下树叶轻轻放在唇间,好像世间万物在他手里都能成为乐器,那段经历,是我最早关于自然与音乐的认识。

受爷爷的影响,我自小学习多种乐器,钢琴、竹笛、葫芦丝、埙、琵琶、古琴等等我都有涉猎,其中最擅长的还是琵琶,琵琶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和弦乐器,它可以模仿很多自然之声,比如马的嘶鸣,比如猎猎的风声,上大学之后,我加入华大艺术团民乐团琵琶声部,和许多音乐学院的同学共同逐梦民乐,音乐一直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对它的热爱随着时间只增不减。

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我遇到很多启发我的贵人,赵洪啸老师就是其中最奇妙的遇见,赵老师创意教学法中“聆听万物之声”,“自然万物皆乐器”的观点让我回想起家乡汾河边的老爷爷,回想起自己和自然与音乐最初的遇见。学习音乐的初心,那条河流和那根叩响我心曲的琴弦好像又重新鲜活起来,给我带来新的思考,注入新的生机。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梳理我在“创意教学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对“自然与音乐、教育”之间关系的思考和见解。

一、音乐源头在自然

音乐是由自然而生发的,从发出乐声的乐器到音乐的节奏、旋律都是源自于自然界。创意教学法的第一节课开始,赵老师就用自己的演示让我们了解到了“万物皆乐器,万物皆可塑,万物皆有自己各自不同的韵律。”半满的水瓶,废弃的管子,枯死的竹子,河滩上的一块玛瑙,在赵老师的巧手中摇身一变成为乐器,每一个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琵琶的琴身是由酸枝木,老红木甚至紫檀等木头制作,葫芦丝是由葫芦竹子等植物制成,竹笛和箫更是取材于大自然,这些曾经向阳生长的植物,或者像是陶土这样的无机物用自己的身躯奏响美妙的乐音,他们和音乐互相成就,让自然之美在乐音中彰显。正是因为乐器是自然的产物,你只要掌握他们的原理,就能一通百通,赵老师就宛若一个音乐魔法师,任何千奇百怪的乐器到他手里都能”乖乖听话“,我最喜欢的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先生除了琵琶,其它各种吹拉弹奏的乐器也都能信手拈来,还善于用乐器模仿各种自然之声。

除了乐器之外,音乐的节奏、旋律同样源自大自然的启发,就如哒哒的马蹄声,鸟儿的鸣叫声都蕴含自然原始的节奏,最早的音乐就是模仿自然中的声响,源于在自然中表达情感的渴望。自然是音乐的第一主题,要想演奏出优美的音乐,首先要“聆听万物之声”。大自然无私地送给我们很多珍贵的礼物,只要全身心地沉浸在自然之中,细心聆听,就会寻找到自己的旋律。古往今来,有人在高山流水中寻觅知音,有人于二泉映月中表情抒意,更有很多作曲家将自然美景谱成乐曲,将自然之声融入音乐。我小时候学习音乐时第一次接触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优美的乐音流泻,让我看到一幅色彩斑斓的自然图景,弦乐器与铜管乐器交相辉映,就如鸟儿在田间地头放声歌唱,又如花朵在风中曼妙摇曳,随后变成铜管乐器组为主旋律,把我带到一片广阔的海滩,大海在远处泛起小朵的浪花,很快乐音便更加高亢,浪花一下子就呼啸着卷到了我的眼前,泛起珍珠一样的泡沫,乐音就这样随着波浪起起伏伏。那些贴近自然的音乐总是能极强地调动起我的联想,使听觉形象转为视觉形象,达成“联觉“的效果,带给我们听觉和视觉上的情感体验。此外,每当自己进入到自然空间时,会萌发出天然的冲动,这时候假如我手边有一只笛子,我就会自然地将它举到嘴边,在天地间吹奏出和谐的乐声。

乐生于自然,融于自然,学会”聆听万物之声,才能将万物都变成乐器,为音乐的创意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

 

二、音乐蕴含自然观

在学习中国古典音乐和国学的十年里,我深深感受到:古往今来的音乐家对自然的崇尚,不光体现在以自然之声入乐,以自然之声启思,更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乐曲中的含蕴。古典名曲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渔樵问答》、《阳春白雪》、《平沙落雁》、《泛沧浪》、《梅花三弄》等,都是人与自然交融的忘我之境,这种融入琴音的“自然观”背后,是儒、释、道三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上的反映。正是有了这种“自然观”,中国古典音乐才被注入了灵魂,才形成了自己完善的音乐风格。孔子有云:“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儒家的自然观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自然是本质同源的,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体现在音乐上,就是要顺应音乐自然的法则,达成乐音的和谐和教化的意味。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他认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故而应该摈弃自身产生的欲望,“大音希声”,越好的音乐越是悠远沉潜,真正优美高雅的音乐应该是来源于自然,能让人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音乐,而不是人为可以去创造出来的。任何事物达到极致都是化繁为简,简之又简,当达到这样的境界之后,这样至美的乐音,早已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庄子则主张享受自然的音乐,他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主张应该去除繁文缛节,享受音乐自身,顺应自然,回归本真。佛教讲究“无情有性,珍爱自然”,佛教的音乐庄严清净,蕴含慈悲之情,与自然相生。音乐中蕴含自然观是一种人类的智慧创造,是我们的宝贵的心灵皈依,是一种对心境的涵养。

 

三、在自然中成长育人

教学的灵感来源于自然,赵老师课堂中的很多教学素材都是来源于自然的,这些素材都是最质朴,最动人,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比如说赵老师给我们观看自己拍摄的自然风光,领悟自然的智慧,赵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播放自己的创作《风叶恋》、《野狼》,这些贴近自然的教学素材带我重新找到赤子一般的感动。赵老师的自然教育是独具智慧的,他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自然中自由徜徉,他会去贫穷的山区支教,在美丽的自然里带孩子们感受美丽的音乐,创意教学资源都是源自于自然,这正是赵老师教会我的。

“大自然是所有学科之源,也是创造教学之源。”赵老师课上虽然是以音乐教育为例,但对于我将来会从事的历史教育有很大启发。站在经历千年时光沧海桑田变化的一片森林前,面对若干年前的古石,油然而生历史的厚重感,在上个夏天的专业考察过程中,我拍摄了很多大自然的素材,都江堰的自然奇观,蜀道的天险之难,把这些自然素材运用到历史课程的备课中,我发现试讲的效果出奇地好,我在课上为同学们播放蜀道天险的视频,来讲解巴蜀地域历史文化,为同学们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

“融入大自然学习和成长,你会接地气、会坦诚、会真实、会有责任感”,赵老师如是说。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增加了研学旅行,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一些朴实的道理,当孩子真的触摸到历史,真正聆听大自然的乐声时,他们的心灵会和自然触发一些奇妙的反应,回归到人性的本真,在和自然的互动中明白要尊重生命,要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关于教师的发展,赵老师在课堂中提到,“顺天赋,长所爱”,我们能走多远,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要努力在某个邻域里深入钻研,成为佼佼者。但在我身上,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我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人,乐器、舞蹈、绘画、手工、香道、插花、设计、历史、文学、语言、物理……我享受点亮每一个新的技能,在不断探索自己可能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眼界开阔之后可以找到众多领域中的一些普遍联系,我并没有将某一样东西学到极致,但是我在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同时给了自己不设限的可能。赵老师找到了自己的天赋并将它发展到极致,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了领头人,但求广不求精的人生也能有自己的精彩。

若干年前的河流与琴弦,带给我对自然与音乐、教育的最初思考,而在本学期的课堂上有幸遇到赵老师,仿佛那曲古琴的回响,有一种宿命般的意味。当年的那位爷爷和赵老师都是我生命中的引导者,一位激起我对音乐和自然最初的纯真,另一位是我教育理念上的引路人,有些人,即使只是在短暂的一个学期相逢,也将一生受益。

参考文献

本文发于心,领于情,源于赵老师课堂的若干启思,无参考文献。(黑色加粗部分为引用赵老师的语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