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教素材 教学一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欢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欢

2022-6-23 10:00| 发布者: 赵洪啸| 查看: 96 | 评论: 0 |原作者: 何欢|来自: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创意教学法”课程学习感悟

2019211453-何欢-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 授课教师:赵洪啸

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说,这个课上得很值——因为我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远比“创意教学法”五个字来得多。

一、关于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

现在还能回想起第一次走进教室看见赵老师的样子:穿着宽松的T恤,带着一顶棒球帽,脖子上挂着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长得像个背着吉他唱民谣的歌手,或者浪迹天涯的行者,反正不太像个老师。

可你要说他不是个老师吧,他能把教学网站整理得井井有条、能站在讲台上将自己独创的教育理念阐释得头头是道、能受到诸多学生的爱戴、也能坚持每年去乡村支教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可你要说他是个老师吧,他又爱把曾经打架逃课成绩倒数的故事津津乐道、也从不循规蹈矩上课本里的枯燥内容、还爱捡各种各样的东西进行雕刻创造。而正是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矛盾,造就了赵老师课堂上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后来我才懂得,第一节课帽子下隐藏的光头是他不羁灵魂的表现,而脖子上的石头正是他细腻心思的象征。

而这一切,是赵老师丰富有趣的人生经历赋予他的。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赵老师的生活态度,我会用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我想如果我能在中学就接触到赵老师,也许就会早一点明白成绩绝对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我就会早一点拥有追求热爱的勇气与坚定,我就能努力地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而不是现在这样一个做事瞻前顾后、焦虑但从不行动、成绩平平又毫无特长的平庸之辈吧。我很遗憾,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只告诉了我读书改变命运,而学校里的老师也没能够教会我们要享受生活。

小时候父母不允许我看课外读物,他们认为课本之外的书籍是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的,但我偏偏喜欢看书,不仅躲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把眼睛搞近视了,还幻想自己能成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大文豪,但这个梦想还未等我遇到重重挫折就被繁重的学业压垮了,于是现在的我绞尽脑汁也难以表达心中所想。

人生苦短,许多人连自己是谁都没搞明白就匆忙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我不愿做这样的人,我要“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二、关于教育:“混”是一种美德

是什么时候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一些怀疑和动摇的呢?大概是从手机大数据给我推送的一篇篇关于“老师拿着两千的工资,操着两千万的心”“高中班主任压力到底有多大”这样的文章开始的。大三这一年,越接触教育,越会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就在我为此感到特别焦虑的时候,我听到赵老师说:“混”,是一种美德。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混”并不意味着不承担责任,而是创造自由的环境。

对学生而言,“混”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佐贺的超级阿嬷》里,阿嬷用“混”陪伴了昭广的成长,使得昭广长成一个乐观向上、善良自信的小孩。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用“混”,使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但并不对他们进行硬性地规定例如展示或者考核,承认学生在学科上的弱势,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包容与关心,促使他发挥自己所长,真正爱上课堂。

对老师而言,“混”何尝不能成为教师的职业态度呢?

“混”不是摆烂,而是以一种更开阔更轻松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一切困难,所谓“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教师的思想强加在学生身上,不要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能够在课堂上展示出自己成熟的教学风格与个人魅力比制定条条框框更重要,要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者才七十二人。

 

三、关于教学:“历史自由教学法”

赵老师最引以为傲的在音乐教学中的创造就是此“音乐自由教学法”: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广泛搜集各种素材,创造无死角的课堂,教授自己擅长的、学生喜爱的音乐,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力量与美。了解“音乐自由教学法”后,我感触颇多,对我的专业历史学科也产生了诸多的思考,所以在这里我“剽窃”了老师的创意,浅谈一下“历史自由教学法”。

1、万物皆有历史

赵老师说学会聆听万物之声后,会发现万物皆乐器,桌子的敲击、风扇的转动、甚至锅碗瓢盆的碰撞,都能组成意想不到的旋律。那么其实万物不仅能发出各种声音,它们还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

上一周参加支教面试,有个队名“秭归”,当时我并不认识第一个字,好奇搜索之后才得知它出自《水经注》“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后来又因为当地的老百姓们希望粮食丰收,于是把“姊”改为“秭”,便诞生了“秭归”这样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与质朴愿望的地名。这让我想起去年大火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作品《觉醒年代》,当我们在为革命岁月里陈氏父子满门忠烈、悲壮牺牲而热泪盈眶时,在延年乔年的老家安徽合肥,有一条叫做“延乔路”的路牌静静地矗立在如今稳步迈向小康的中国大地上,而路的尽头,叫作“繁华大道”。

在我们平时根本没有关注的地名背后,有着那样深刻而久远的历史故事,成为一道独特的烙印,理应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如果我们在实际课堂上根据课本知识适当自由的延伸相关事物、人物、地方的历史,就能极大地扩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奇妙与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它的魅力蕴藏在其厚重的脉搏里,可呈现在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却往往是死板的、枯燥的,再加上历史试题的难度较大,使得学生对历史始终提不起兴趣,这很有可能使历史科学在新高考改革的选科中呈现弱势。该如何打破这一困境呢?赵老师的音乐课堂告诉我们要广泛地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创设历史情境。历史最重要的特点在于过去性和不可更改性,特别是古代史、世界史,离我们过于遥远,如果只看课本上呈现的知识,学生无法身处到具体的情境之中,那么他所接触到的历史就是割裂的、陌生的,这将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提升。

具体而言,我认为创设历史情境需要积累以下三种素材。首先是影视素材,影视作品通过画面与声音的双重刺激会带来更强的冲击力,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这几年我国越来越注重建设文化自信,也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历史影视作品,我们要挖掘出这些作品中易于学生理解、并兼具趣味性的内容,成为丰富教材的重要资源。其次是音乐素材,歌曲通过各种不同的旋律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同样特定时期填写的歌词也能反映出一定的历史信息,如春节的时候大街小巷里播放的欢快的《恭喜恭喜》,其实是一首庆祝抗日胜利的歌曲,七十年前的苦难岁月里,它不是在恭喜你发财,而是恭喜你还活着。这样一首歌曲能够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必定能够给学生带来更深的体会。最后是实物素材,这也就是历史史料分类中的实物史料,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取图片展示的方式,在课堂外我们可以利用好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资源,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文物的细节,产生更深刻的历史认识。

3、融合现代技术

大三在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时,我常常会觉得历史学科与现代技术不太搭边儿,相比于理化生这种实践性更强的学科来说,文字的呈现就足以讲完历史的包罗万象。

但后来有一次在备《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这一课时,我发现B站上有up主将《清明上河图》与VR技术和3D动画结合起来,你移动鼠标,就可以穿梭在图中的各个角落,彷佛如临其境,能够切身感受北宋都城汴梁的便利与繁华。跨年的时候,我和朋友去看黄鹤楼的灯光秀,当全息投影在主楼绽放出缤纷色彩,将黄鹤楼的历史一一展开时,我彷佛能感受到跨越千年的沧桑与豪迈。这使我大为震惊,原来历史教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历史呈现出如此别具一格的趣味和风采。

同时我也观察到,在赵老师的教学网站中,有非常多用flash动画制作的小游戏,它们在课堂上的使用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乐感。那么面对像初中这样的学生,我们也可以将历史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闯关游戏或者PK游戏,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同时能够起到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启发与收获,我希望以后我能成为赵老师这样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那么桃李不言,也将下自成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