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音教素材 教学一线 一个“乖孩子”眼中的“混是一种美德”-李梦之

一个“乖孩子”眼中的“混是一种美德”-李梦之

2022-6-24 11:33| 发布者: 赵洪啸| 查看: 332 | 评论: 0 |原作者: 李梦之|来自: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一个“乖孩子”眼中的“混是一种美德”

李梦之 2019213292 华中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授课教师:赵洪啸

我想,我们这些从天南地北来到华中师大又共同坐在《创意教学法》课堂的学生们应该大多都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说“混是一种美德”。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不免有些惊讶。并非对这个说法有什么异议,毕竟生而为人,混是一种天性。只不过从一个老师的嘴里说出确实有些新奇,说“混”是“美德”似乎也与主流的观念背道而驰。很有趣的是这门课也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混”,没有课本,没有固定的上课内容,看场电影,听听音乐,聊聊社会现象,欢声笑语中一节课就过去了。

遗憾的是,我与“混”这个字似乎不怎么搭边,从小到大我就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上课认真,念书努力,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按部就班的考试、升学。如果要选出贯穿我前二十年人生的词语,我想,应该是“认真”和“听话”。无法否认,听话和认真让我从小受到了很多喜爱和夸奖,让我有了很多机会展现自我,让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把不算聪明的我送来了这里。因为有一点特长加之性格还算开朗,用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我自诩自己并非“小镇做题家”。

可是,这种“听话”是对的吗?

得到的喜爱和夸奖来自他人,一旦他人的喜爱不再,就会怀疑自己;

因为老师的偏爱而得到了很多机会,与此同时也失去了主动寻找机会的能力;

比身边朋友优秀,殊不知这种快感只是虚荣产生的优越感而非真正的友谊;

按部就班看似顺利,却从未思考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相信和我一样,大多数的中国小孩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都与学校相关,在校园里,成绩是第一要务,老师是第一权威,只要成绩优异和足够听话就可以轻易获得老师的赞赏,在这种权威的肯定之下,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校园里自然就属于“地位”最高的一群人,这种体系潜移默化地述说着一个观念:认真和听话就是幸福人生的金科玉律。可惜,这套金科玉律一旦脱离了校园环境,就不再适用了。而这些都是我——一个认真听话的好学生所经历过的阵痛,我想,这也是无数个像我一样的“好学生”、“小镇做题家”所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

尽管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坦诚剖析自己,但身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混是一种美德”给出了答案。

允许爱混的学生“混”,也要允许不爱混的学生“混”。“混”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业不是人生的全部,学习也不会只局限于课堂,在我看来,每个人最重要的课题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不是考了几分,成绩如何。而要了解自己绝不是靠着每天坐在教室里被灌输着课本知识能实现的,它必定需要不断的尝试、探索、行动和反思。

网络上常常看见大学生感慨:高中虽然累但有确定的目标就不觉得辛苦,大学不累但无数的选择让人迷茫。而与此同时,无数高中生期待着进入大学开启新篇章,进入大学之后呢?没几个人能回答。大学似乎成了钱钟书笔下的围城。而这种现象绝不少见,即使我已经大三了,但直到现在身边还能听到不少同学埋怨自己以前只知道成绩却因为不够了解自己选错了专业。我不禁怀疑,高中时期所谓的“确定目标”真的是“目标”吗?一个人的目标绝对不是一所好大学,考试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学生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教育之后还认为考试是目标,那么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一旦这个“目标”消失了,不再能约束学生了,那么学生要么开始放纵自己,要么陷入虚无主义。所以,在进入大学之前的教育,允许学生“混”很重要。但这种混绝不是单纯的混日子,而是要聚焦到课本和成绩之外的地方,多看多经历多思考,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热爱。我认为,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一个能够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哪,那么在其他不重要的事情上“混”有什么不对呢?

允许学生“混”,学生才是活生生的人。老师在课堂上举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案例让我印象很深,评论有批评的也有消极的,有的同学写的仔细,从一首歌谈到东北人的豪爽热情和生活习性,进而提到自己在东北的生活和对家乡的热爱。而有的同学虽然将这首歌批评地一无是处,文字间却都是真情实感,有理有据的辩驳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学生本身并不想写评论,对这个作业很抵触,可是老师允许他“混”,反而让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也顺畅幽默。学生能不被他人左右发出自己的声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才是我们需要培养的“人”,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不是人云亦云的麻木不仁的人,而人正因为有了思想才充满生气,才变得立体。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拿起手机就有各式各样的信息涌出来,计算机算法也会根据你的浏览记录推荐你最喜欢的信息,人不可避免地在这些杂乱的信息中打转。如果不加思考的对所有看到的信息都深信不疑,那就成为了随波逐流的大多数,甚至被人利用。而我们的教育如果只是为了把人培养成“沉默的大多数”,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听话”的机器,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许多事情,如果没有人思考,没有人发声,如果一点不和谐的声音都要屏蔽自欺欺人的话,那么国家的未来也是可悲的。“鸡蛋不好吃”的类似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也许没办法迅速解决,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也作为千万普通人中的一个,希望我们至少不要丢掉说话的能力。

一个老师能改变的事情很少,但所幸我们有教育的机会,在年轻的学生们眼中,我们有着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大的影响力,教师职业因此变得光荣也因此肩负着巨大的责任。我是一个“乖孩子”“好学生”,但我并不想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乖孩子”,我希望自己的学生是独立的人,是了解自己的人,是有思考的人,是懂得“混”的人。

正如这堂课一样,我们“混”了一个学期,但每次课上老师充满活力的态度和对自然和生活发自内心的喜爱都给了我很多力量和启发。我真心感激这门课带给我的欢笑,也感激这份名叫“混是一种美德”的礼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产品推荐

关注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免费资讯,获得更多学习资料
公众号
公众号
咨询热线:027-88881234
CopyRight © www.hongxiao.com. 武汉火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鄂ICP备2022013670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4